桩体倾斜会对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产生哪些影响?
2025-09-29 来自: 甘肃同信地基基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50
桩体倾斜会对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产生哪些影响?
桩体倾斜对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影响,核心是破坏光伏组件的倾角与阵列间距,导致“组件接收光照不达标”和“遮挡损耗加剧”,具体影响可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类:
一、直接影响:破坏光照接收条件,降低单块/阵列组件发电量
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依赖“精准接收太阳辐射”,桩体倾斜会直接打乱这一前提:
1.偏离倾角,减少有效辐照量
每个地区的光伏组件都有设计“倾角”(如我国北方地区多为30°-40°),以化接收直射太阳辐射。若桩体倾斜,会带动顶部的光伏支架/组件倾斜,导致组件实际倾角偏离设计值——倾角偏小会减少冬季(太阳高度角低时)的接收量,倾角偏大则会减少夏季接收量,最终单块组件的年发电量可能降低3%-8%(倾斜越严重,降幅越大)。
2.引发阵列内部/行间遮挡,产生“热斑效应”
桩体倾斜可能导致某排组件高度异常(如倾斜桩支撑的组件高于相邻排),或组件排列错位,进而遮挡下方/相邻组件的受光面:
-轻度遮挡会直接减少被遮挡组件的发电量;
-重度遮挡会使被遮挡单元格成为“负载”,消耗其他单元格的电能,产生热斑效应(局部温度骤升),不仅进一步降低整体发电效率,还可能烧毁组件,缩短使用寿命。
二、间接影响:加速设备损耗,增加运维成本,长期拖累发电稳定性
1.加剧支架与组件的结构应力,引发设备故障
桩体倾斜会使光伏支架(尤其是连接件、檩条)承受额外的侧向拉力或压力,长期处于“非设计受力状态”:
-支架可能出现变形、松动,导致组件进一步偏移,形成恶性循环;
-组件边框、接线盒可能因应力集中受损,引发电路故障(如断路、短路),导致部分阵列停运,间接减少发电量。
2.增加积雪、积灰清理难度,放大“非技术损耗”
-倾斜桩支撑的组件表面可能形成“凹陷区域”,冬季易堆积积雪(无法自然滑落),夏季易积灰,这些覆盖物会遮挡光照,且清理难度高于正常排列的组件,导致“积雪/积灰损耗”比正常电站高5%-10%;
-若桩体倾斜伴随地基不稳(如软土地基倾斜后沉降),还可能导致组件间距进一步缩小,遮挡问题随时间推移愈发严重。
总结
桩体倾斜对发电效率的影响是“直接损耗+长期隐患”的叠加:短期会因倾角偏离、遮挡导致发电量下降5%-15%(视倾斜程度而定);长期会因设备故障、运维成本增加,进一步拉低电站的全生命周期发电效率,甚至可能因热斑、组件烧毁等问题,造成不可逆的经济损失。因此,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桩体垂直度,倾斜后需及时合规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