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监测和评估勘查井对环境的影响?
2025-10-26 来自: 甘肃同信地基基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21
如何监测和评估勘查井对环境的影响?
监测和评估勘查井环境影响需通过“前期预判-过程监测-后期评估”的全流程体系实现,核心是用科学数据把控风险、验证防控效果。
一、环境影响监测:全周期数据采集
监测需覆盖勘查井“施工前、施工中、闭井后”三个阶段,聚焦关键环境要素。
#1.监测核心要素与方法
不同环境要素对应不同的监测技术,确保数据精准可追溯。
|监测要素|监测内容|常用方法|
|土壤|重金属(汞、镉)、石油类物质、pH值|布点采样(井场周边50-500米)、实验室化学分析;便携式检测仪现场快速筛查|
|水体|化学需氧量(COD)、石油类、溶解氧(DO)、污染物浓度|地表水:断面采样;地下水:布设监测井采样;在线监测仪实时传输数据|
|大气|颗粒物(PM2.5/PM10)、氮氧化物(NOx)、挥发性有机物(VOCs)|自动监测站连续监测;无人机巡航监测;手持设备现场采样|
|生物与生态|植被覆盖率、物种数量(鸟类、昆虫)、动物活动轨迹|卫星遥感监测(大范围);样方调查(小范围);红外相机定点观测|
|噪音|噪音分贝值(昼间/夜间)|声级计现场测量;设置固定监测点,每小时记录1次|
#2.监测频次要求
-施工前:1次基础本底调查,掌握区域原始环境状况。
-施工中:土壤、水体每7-15天监测1次;大气、噪音每日监测;生态每月1次。
-闭井后:前3个月每月1次,之后每季度1次,持续1-2年,直至生态恢复稳定。
二、环境影响评估:多维度效果研判
评估需结合监测数据,从“风险、影响、修复”三个层面判断环境是否达标。
#1.评估核心环节
1.施工前:环境风险预评估
-结合区域地质、水文条件,预判可能的污染风险(如是否靠近水源地,是否易发生土壤渗漏)。
-依据预评估结果,优化井场选址和污染防控方案(如增设防渗层、扩大缓冲带)。
2.施工中:动态影响评估
-对比“监测数据”与“国家标准”(如《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》),判断是否存在超标。
-若出现数据异常(如土壤石油类超标),立即分析原因(如泥浆泄漏),并评估影响范围,调整防控措施。
3.闭井后:综合恢复评估
-评估生态恢复效果,如植被覆盖率是否恢复至施工前90%以上,土壤、水体指标是否稳定达标。
-总结整个勘查周期的环境影响,形成评估报告,为后续同类项目提供经验参考。
#2.评估关键指标
-污染控制率:如钻井废水处理达标率需100%,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率需100%。
-生态恢复率:闭井1年后,井场植被恢复率≥85%,周边野生动物活动频率恢复至基线水平。
-环境投诉率:施工期间因环境问题引发的投诉需≤1起/项目周期。
---
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勘查井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清单?清单会明确各阶段的具体任务、责任人及时间节点,方便直接落地执行。